光查空腹血糖 糖尿病漏诊率近50%
一项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协作组、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病中心杨文英教授领衔的全国性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20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高达9.7%和15.5%,目前全国的糖尿病总人数已达9240万,糖尿病前期总人数高达1.48亿。与1994年相比,患病率增加了3-5倍。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25-34岁年龄段的发病率增加超过了8倍。专家指出,中青年糖尿病大军的日益壮大,预示着我国今后中老年段的糖尿病并发症负担将极其沉重。
该研究指出,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程度不足是我国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的最大驱动力。中国人在经济收入提高之后,健康教育的水平明显没有跟上,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导致了糖尿病患病人数的急速上升。与此同时,以前糖尿病发病处于低水平的农村地区,目前糖尿病前期与高血压的患病率已经达到了城市水平。
光查空腹血糖,漏诊率达50%
空腹抽血筛查糖尿病是日常检查中最常用的手段,很多人认为只要空腹血糖正常,自己就与糖尿病不沾边。然而记者在本次年会上了解到,这个广为人知的检查手段事实上会漏诊掉50%的糖尿病。据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代谢中心杨文英教授介绍,由于常规体检检测的都是空腹血糖,这导致46.6%的糖尿病患者及70.7%的糖尿病前期易被漏诊。因此,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对于糖尿病的早发现、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定期查糖化血红蛋白也是重要的监测手段。
具体来说,7.8mmol/L是餐后血糖正常值的上限。即使空腹血糖正常,如果餐后2小时血糖值介于7.8-11.1mmol/L,为糖耐量减低,属于糖尿病前期。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都要经过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受损”阶段,且在这一阶段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或已经发生,但也是糖尿病前期唯一有可能转回正常的阶段。
此外,在人们固有的认识里,糖尿病与肥胖有密切关系,但标准身材的人是不是就一定与糖尿病“绝缘”呢?杨文英教授领衔的研究告诉我们,虽然糖尿病的发生与体重指数(BMI)的增加呈正相关,但在我国的非超重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生率却已经增加了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