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 | 我们的微信
体检预约电话

体检地址:
性别:
价格区间:
 
吸烟族体检套餐(男)... 已有98人购买此套餐

售价:0

都市金领体检套餐(男... 已有170人购买此套餐

售价:0

应酬族体检套餐(男)... 已有282人购买此套餐

售价:0

关爱父母体检套餐(男... 已有785人购买此套餐

售价:0

适用对象: 已售:98套 售价:¥0
适用对象:成年人 已售:785套 售价:¥0
守护健康,从容人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全身各系统各脏器的功能和结构都会发生一些改变,而许多疾病的危害性及其死亡率也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数据显示:中老年人群当中有近8成患有慢性疾病,有半数人患有2种及以上的慢性疾病。而在慢性病人群中,血压、血脂、血糖等慢性病指标需要进行动态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所以中老年人群每年除一次的全面健康检查外还要进行2-3次相关慢性病指标的检测,以便动态地掌握自身健康趋势,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疾病干预方案,做到科学防治。
适用对象:成年人 已售:282套 售价:¥0
逆转应酬里潜在的亚健康!应酬是最常见的社交手段,但也是一项累人累己的“任务”,频繁应酬的人,轻则出现消化不良,重则导致胃出血等不适症状,有些甚至危及性命。而高血压、痛风、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参加应酬,更会使得病情加重。应酬人群的存在,同时也使得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等疾病拥有了庞大的“后备军”。可以说,当事业成绩在“觥筹交错”中不断攀升时,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数也在“共同进步”。作为希望扭转亚健康状态的应酬一族,除了减少应酬次数,科学的规划生活方式外,每年进行专项筛查和评估尤为重要。
适用对象:成年人 已售:198套 售价:¥0
适用对象:成年人 已售:88套 售价:¥0
健康不能承受之重!研究表明,肥胖是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种疾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而美国癌症协会调查也显示,肥胖人群罹患子宫内膜癌、胆囊癌、子宫颈癌、乳腺癌的机会远高于正常人。现在中国的肥胖人群正在快速壮大,有预测称,未来五年将会超过2亿,可以说,这给个人健康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和负担。在严峻的形势面前,肥胖人群除了要改善生活方式、积极减肥之外,还需要定期参加健康体检,对潜在的疾病进行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肥胖人群应积极参与体重管理,并逐渐形成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以促进全民健康和谐发展。
适用对象:成年人 已售:151套 售价:¥0
避开肿瘤“死神”有绝招!数据显示,全国每6分钟就有一人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每天有八千多人成为恶性肿瘤患者。但国家癌症登记数据库报告,我国癌症死亡患者中,约60%可预防和避免。因此,恶性肿瘤并非想象中那么恐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因此,定期进行肿瘤风险筛查,可帮助预测恶性肿瘤发生风险,为疾病诊断提供辅助性的支持依据。
适用对象:成年人 已售:111套 售价:¥0
人体健康的“天气预报”,通过离子流、细胞代谢热、心率变异性、血液炎性指标等检测技术和评估模型,科学预警人体体能、免疫、新陈代谢、精神活动状态等人体各项机能指标及内脏器官健康状况,对疾病予以提示,对存在的倾向性和潜在性疾病作出初步判断,让你把握健康主动权,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推荐亚健康状态和职场白领行此专项检查。
适用对象:成年人 已售:103套 售价:¥0
用“心”关爱,击退“健康杀手”!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数在300万左右,约占总死亡人数的45%,心脑血管疾病可谓不折不扣的“头号健康杀手”。生活没有规律、经常加班、饮食不健康、太少运动等都有可能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而近年来患病人群还有年轻化趋势,不到三十岁就猝死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这给很多人敲响了警钟。专家提醒,有上述特点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应注重健康体检,定期进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筛查,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来改善心脑健康,将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护心护脑,从定期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开始。
适用对象:成年人 已售:149套 售价:¥0
肠胃健康,乐享生活!由于工作竞争压力大,很多人都难以保证正常的饮食和生活规律,不吃早餐、吃夜宵更是常事,因此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而且,消化系统疾病往往容易反复发作,长年累月下来更是有致癌可能。因此,饮酒嗜辣、饮食无规律、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需要定期进行消化系统疾病风险筛查,依据检查结论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活方式的干预,才能更好地保护消化系统的健康。定期检查,才能终止消化系统疾病反复发作。
适用对象:成年人 已售:62套 售价:¥0
提前预防,拒做“糖友”!最新调查数据表明,我国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但是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大多数人都处于不知、不懂的阶段,而糖尿病这种常见的慢性病需要进行长期的指标检测,一有不慎,可能病情就会“雪上加霜”,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有家族病史、生活习惯不好的人要尽早接受早期糖尿病筛查,及早发现病情并采取干预。而有糖尿病症状的人则要增加复查次数,每年除一次全面体检外,还需定期复查相关监测指标,以便及时掌握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