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 | 我们的微信
体检预约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父亲因心梗去世,我也会得冠心病吗?”

“父亲因心梗去世,我也会得冠心病吗?”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24-01-29    文章作者:胡新智
“医生,我父亲今年因为急性心梗去世了,听说这个病会遗传,我今年体检查出血脂异常,还有血管斑块,是不是意味着我也会得冠心病了?我该怎么办呀?”
日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医学中心血管斑块门诊迎来了一位焦急的患者,而随着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持续上升,有着同样困惑的人不在少数,时不时引爆网络的名人因急性心肌梗死猝死的新闻更是让很多年轻人惶恐不已。

那么,冠心病是不是真的会遗传?有冠心病家族史的人应该怎么办?

 遗传因素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有多种类型,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心绞痛型和心肌梗塞型,而后者是目前大部分猝死的“元凶”。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复杂,和多种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遗传。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家族史(指一级亲属包括父母、兄弟、姐妹曾患此病)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级亲属患冠心病的人发生冠心病的概率显著高于无家族史的人。

冠心病为什么具有遗传易感性?

其一是基因。和大部分疾病一样,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基因有关,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基于大规模人群的基因相关研究揭示了人类基因组中大量的与冠心病关联的遗传点位和部分致病基因。
其二是共同的生活方式。一个家庭中,父母的生活习惯往往会影响孩子,比如饮食,大部分家庭成员饮食结构趋向于一致;比如抽烟的家庭,父母吸烟,孩子即使不抽烟也会接触二手烟、三手烟,对健康的危害一样大。

规避危险因素,阻止“种子”发芽

虽然遗传因素确实是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但并不代表父母有冠心病,子女便一定会得。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冠心病的发生是多种危险因素叠加的结果。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可改变的因素和不可改变的因素,其中遗传因素、年龄(年龄越大,风险越高)、性别(男性风险更高)是不可改变的。
而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
①吸烟、二手烟、三手烟。
②不良生活习惯,包括久坐少动,高脂高碳饮食等。
③睡眠时间<6小时/天;
④超重、肥胖;
⑤生活工作压力过大;
⑥患有基础疾病。研究证实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症、高同型半胱氨酸等都会增加冠心病风险。
我们知道,一颗种子要开花结果,需要合适的土壤、气候、水分、阳光等外在条件。而有“家族史”的人从出生起便携带了一颗冠心病“种子”,长期存在上述危险因素就像在给这颗“种子”浇水、施肥,可能会让它更快发芽、开花、结果,增加发展成冠心病的可能性。
所以,有家族史的人应更加注意健康生活方式,尽可能规避上述可改变的危险因素,让“种子”不发芽或者晚发芽,最大程度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

主动出击,远离风险

除改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调节精神压力外,有家族史的人还应及早筛查、评估风险,必要时及早干预,主动“出击”。
在每年健康体检时,应特别关注心血管病相关指标,包括血压、血糖、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MPO等和冠心病息息相关的健康值。
同时,可通过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研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工具”(https://www.cvdrisk.com.cn/ASCVD/Eval)评估未来10年罹患心血管病风险。
(登录网站,如实填写,点击提交即可获知结果)
(登录网站,如实填写,点击提交即可获知结果)
体检时心血管病相关指标异常或风险评估结果为高风险,可前往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医学中心进行泛血管疾病专项筛查与评估,如果评估结果为高危或者检出血管斑块,建议血管斑块门诊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启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治疗,最大程度延缓冠心病病程。
(1)滕雅群、杜天、田然、刘震宇、张抒扬.冠心病遗传学的研究进展与临床转化[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21,49(7) : 733-738
(2)张晶芳 、沈晓旭、赵静、曾圆圆、翁洁琼、姚辞婷、原梦飞.中国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中 国 循证心 血 管 医 学 杂 志 2 0 2 3 年 5 月 第 1 5 卷第 5 期:523-52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