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 | 我们的微信
体检预约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吃”出快乐,告别“emo”——认识精神益生菌饮食

“吃”出快乐,告别“emo”——认识精神益生菌饮食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23-05-06    文章作者:唐莉

疫情三年,全球新增7000万抑郁症患者,数亿人出现睡眠障碍......如今,疫情暂时告一段落,但它带来的身心伤害却无法即刻消散。

我们应该怎样来慰藉受伤的“心”?必要时,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如倾诉、运动、冥想等方法自我调节,辅助治疗。而最新的一系列研究发现,精神益生菌饮食亦是一种值得大家尝试的有效方法。

肠脑互动背后的秘密

在人的肠道内,活跃着近100兆(100万亿)的微小生命体—“肠道菌群”,它们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3倍,把它们堆积在一起比我们的脑袋还要重。

 肠道菌群包括有害菌、有益菌和中性菌,它们互相制衡,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才能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心理功能,反之,当肠道菌群失衡,有害菌大量生长,可能导致消化、代谢、免疫功能下降,引发多种生理心理疾病。近几年,诸多研究证明肠道会直接影响大脑功能,精神类疾病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衡有着密切关系。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有心事的时候食不甘味,紧张的时候会突然胃痛拉肚子,便秘的时候脾气暴躁.....1800多年前的中医经典《伤寒论》中亦有论述:“阳明病多汗,津液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这些都说明肠胃问题会导致心理出现异常。

背后的机制是什么?现代医学特别是近十年来开展得如火如荼的“肠-脑轴”领域的研究,将肠脑互动的秘密“揭露”了出来。

“肠-脑轴”是大脑与肠道互动的一条双向调节轴,由神经免疫系统、迷走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系统构成。肠道存在上亿个神经细胞,它们能将肠道内部的各种讯息整合,通过迷走神经上传到中枢神经系统,深入影响大脑的生理功能。同时亦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在肠道与大脑的信息交流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肠-脑轴(GBA)又进一步延伸为“菌-肠-脑轴(MGB)”。

富含益生菌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的食物进入肠道后,会产生次级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免疫信号、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等,它们能通过“菌-肠-脑轴”与大脑双向交流。人体50%的多巴胺(俗称快乐因子)和95%的5-羟色胺(俗称幸福递质)就是在肠道中产生的。它们是稳定人的情绪,提升幸福快乐感知的关键激素。如果肠道菌群失衡,有害菌占据主导,幸福快乐因子的分泌便会随之减少,人更容易焦虑、抑郁,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哪些是精神益生菌呢?

经过多年的努力,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类对行为、肠道通透性、神经活性有益处的菌株,摄入足够数量时可能给宿主带来精神健康获益,它们被称为精神益生菌(Psychobiotics)。

下表是目前已知的部分精神益生菌菌株或菌株组合,以及它们潜在的精神健康功效:

那么,如何才能让肠道产生足够数量的精神益生菌呢?除直接通过益生菌产品补充上述菌株外,还可以从饮食着手。

目前,研究者们已经探索出一种新的饮食模式——精神益生菌饮食。

精神益生菌饮食模式的主要内容为:增加“有益于精神益生菌”的食物,包括全谷物、益生水果和蔬菜、发酵食品、豆类、坚果;同时限制食用“不益于肠道菌群平衡”的食物,如糖果、快餐或含糖饮料。

正如得舒饮食模式能有效降血压、地中海饮食模式能改善心脑血管健康一样,精神饮食模式也被证明能有效调节心理健康状态。

精神益生菌饮食具体怎么吃?

饮食要求

1.每日膳食总热量控制在女性2000-2200kcal,男性2400-2800kcal;

2.补充相应的精神益生菌菌株,但不能代替药物,肠道中有益细菌越多,有害细菌的生存空间就越小;

3.进行一次全面的食物不耐受检测,排除不耐受食物;

4.每天5-8份(一份约30g)谷物,最好为全谷物;

5.每天6-8份(一份约50g)富含益生元纤维的水果和蔬菜,特别是十字花科蔬菜,比如西蓝花、甘蓝、洋葱、韭菜、卷心菜,水果如苹果、香蕉、蓝莓、燕麦;

6.每天2-3份发酵食品,比如酸菜、酸乳酪、酸奶、康普茶等

7.每周3-4份(一份坚果约16-20颗果实)豆类和坚果(如果可以耐受);

8.每周至少2-5次鱼类和海鲜:鲑鱼、沙丁鱼、金枪鱼;

9.油类:特级初榨橄榄油、未精炼椰子油。

 

需要限制的食物

①黄油和人造油:每天限食1汤匙(约14克)。

②奶酪:每周不超过一次。

③红肉(牛肉、猪肉、羊肉和各种肉制品):每周食用不超过三份(一份约85g)。

④油炸食品:每周少于一次。

⑤甜点和零食(包括大多数加工过的垃圾食品,如冰淇淋、饼干、甜甜圈、糖果等):每周不超过4次。这些食物含有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而反式脂肪酸是WHO总干事谭德塞等权威专家口中的“有毒化学物质”,不应该存在于食物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