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这几步,大多数女性都能远离宫颈癌
作为臭名昭著的“红颜杀手”,宫颈癌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是噩梦般的存在。但再过几十年,这种情况或许可以被避免。大量研究证明,宫颈癌将是癌症家族中第一个被彻底消除的成员。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全球消除宫颈癌”战略,中国也是参与国家之一。近些年,我国正在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宫颈癌消除战略规划,为实现美好愿景而做了许多努力,这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具体到女性个人,只要踏实走好以下这几步,有生之年是可以彻底“打败”宫颈癌这个杀手的。
接种疫苗,远离宫颈癌元凶——HPV病毒
HPV病毒即人乳头瘤病毒,目前已确定的HPV病毒有上百种亚型,根据有无致癌性,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HPV16和HPV18感染最常见,约70%的宫颈癌是16型和18型持续性感染相关,其次是HPV31、HPV52、HPV58和HPV33。
超过80%的女性一生之中曾经感染过高危型HPV病毒,但大部分是一过性的,像过客一样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只有极少部分人会持续感染。
大量研究证实,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它就像一粒埋在体内的宫颈癌“种子”,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颗种子会发芽、长大,最后开花结出恶果。这个过程需要几年或十几年时间。
目前HPV病毒没有特效药,只能通过提升自身免疫力、部分药物辅助清除。而HPV疫苗可以说是HPV病毒的真正“克星”,接种后它能诱导机体体液免疫反应,产生的中和性抗体在HPV病毒进入机体后即可与病毒抗原结合,从而防止HPV感染,避免持续性感染,阻断宫颈癌病变的发生发展。
2021年11月,《柳叶刀》重磅刊登了来自英国的一项大型研究数据,接种HPV疫苗可减少多达87%的宫颈癌以及多达97%的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3)。同时,在1995年9月1日之后出生的女性中,HPV接种已经几乎消除当地女性的宫颈癌。
所以,接种HPV疫苗是宫颈癌的一级预防措施。WHO 建议主要目标接种人群为未暴露于疫苗相关HPV基因型的青春期女性,因为低龄人群接种效果优于高龄人群,性暴露前接种免疫效果最佳。
结合我国国情,《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优先推荐 9~26 岁女性接种HPV疫苗,特别是17岁之前的女性;同时推荐27~45岁有条件的女性接种HPV疫苗。各类特征人群具体推荐级别见下图:
目前,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批准上市4种HPV疫苗:国产双价 HPV 疫苗(大肠杆菌)、 双价 HPV 吸附疫苗、四价和九价 HPV 疫苗。
虽然九价可预防的HPV亚型最多,但它价格高昂,且目前国内很难预约。考虑到我国女性宫颈癌绝大部分由HPV16和18型引起,而二价、四价疫苗在预防HPV16、18型方面的效力和效果和九价疫苗并无差别。所以,与其因约不到九价疫苗错过最佳接种期,不如别执着于“高价”,尽早(最好在17岁之前)接种性价比更高的二价或四价疫苗。
从25-30岁开始规范筛查
《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指出,宫颈癌的二级预防主要措施是对所有适龄妇女定期开展宫颈癌筛查,不管是否接种过HPV疫苗。
因为目前还没有可以预防所有高危型HPV病毒的疫苗,即使打了九价,也可能有“漏网之鱼”。此外,临床上还存在部分和HPV病毒感染无关的罕见宫颈癌。所以,定期筛查也是预防宫颈癌的坚实防线!
那么,什么时候开始筛查呢?根据《中国子宫颈癌综合防控指南》,我国推荐筛查起始年龄在25-30岁。对于65岁及以上女性来说,若既往10年内定期检测无异常,无HPV感染,无CIN病史则不需要继续筛查。
根据宫颈癌的发病路径,要想远离或者赶走它,一是要查出是否高危型HPV病毒感染,二是要查出是否有宫颈病变,所以宫颈癌早期筛查首选方案是HPV+TCT(超薄液基细胞学检测)联合筛查。
如果把宫颈比喻成城墙,那么HPV检测就像一个“哨兵”,它能发现是否有敌人——HPV病毒潜进城了;而TCT检测就像一个“将军”,它能全面了解宫颈被破坏的程度。二者精诚合作,才能最大程度地抵御外敌。
一般来说,TCT的异常结果有ASC-US、ASC-H、AGC、LSIL、HSIL这几种,它们分别代表的意义以及相应的处理方案见下表:
HPV检查异常,要看具体是什么亚型的病毒感染,"毒"性最强的16、18型和其他高危亚型处理方案不同:
即使经组织病理学诊断存在癌前病变(CIN),也不必过于担心,以目前的诊疗水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治疗逆转病程,从而彻底阻止宫颈癌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