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 | 我们的微信
体检预约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长沙50多岁嗲嗲突然“失明”,原来是它惹的祸

长沙50多岁嗲嗲突然“失明”,原来是它惹的祸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20-08-17    文章作者:彭珽

““呀,我看东西灭黑灭黑哒。我瞎嘎哒,哦四搞咯,哦四搞咯……”

一大早,杨嗲嗲摸着房门踉踉跄跄地从房间里出来,着急地对儿子媳妇说。

一听这话,全家人都慌了神。怎么突然就看不见了?60岁都不到,以后怎么办……

幸好,儿媳妇认识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眼科医生。于是马上打开微信呼叫:

在彭医生的建议下,他们带着杨嗲嗲到眼科门诊就诊,检查发现确实是眼底出血了。而这一切的真正“元凶”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下称“糖网”)。

“糖网”这个词听来萌萌哒,但在医生眼里,它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偷”,它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人的视力,最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随着糖尿病患者人数的增多,“糖网”已经成为一种很普遍的疾病,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糖网”,严重时可致盲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的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网”在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为24.7%~37.5%。

根据病变程度,“糖网”可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期。

在非增殖期,检查可见眼底微血管异常,比如动脉硬化,微动脉瘤,视网膜小出血点及渗出,在这个阶段大部分患者可能没有特殊症状,视力也无明显下降。

当眼底毛细血管缺血缺氧,形成无灌注区,眼睛内会“长”出一些不健康的新生血管遍布在被堵塞的血管周边,而这些新生血管却经常“帮倒忙”,因为它们本身非常脆弱,很容易破裂出血,造成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等。

新生血管形成便表明病变到了增殖期,一旦新生血管破裂出血,视力骤降,眼前就好像被蒙上了黑布。

严重时,“糖网”可导致视网膜脱离,致患者视力急剧下降甚至失明。

对付 “糖网”,关键是早诊早治

听上去很可怕?但“糖网”并不是一开始便“凶神恶煞”的,病变早期,它不会破坏视力。

非增殖期可通过影响血管硬化的危险因子来延缓眼底血管病变,即使到了增殖期,也可以通过激光治疗来“消灭”新生血管,阻止眼底出血。

但一旦眼底出血,它对视力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时治疗难度会加大,治疗效果和预后都会大打折扣。

所以,要对付“糖网”,最关键的是控制血糖,并且早期进行眼底筛查和规范治疗。那么,什么时候开始筛查呢?

● Ⅱ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应同步进行一次全面的“糖网”筛查;

● 妊娠糖尿病应在发现或第一次产检时筛查;

●Ⅰ型糖尿病如果12岁之前发现,应12岁筛查,12岁之后发现,则可在5年内筛查。

全面的“糖网”筛查,包括眼底检查、眼底照相、眼压、多光谱眼底成像、OCT等检查,深度全面地了解眼睛的情况。

如果暂时未发现“糖网”,后续应每1~2年复查一次;如果已经有“糖网”,应缩短随访复查间隔时间,由眼科医生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决定。

根据《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在控制好血糖的基础上,定期随诊,及时治疗90%的“糖网”患者可以避免严重视力下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