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 | 我们的微信
体检预约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预防两种比癌症还可怕的疾病,查血管内皮功能很关键

预防两种比癌症还可怕的疾病,查血管内皮功能很关键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19-10-12    文章作者:胡新智

2019年7月份,国际上最权威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了一篇文章,报告公布了2017年中国人十大死因。

用网络流行语说,结果“震惊了全家”,癌症竟然排在第三,第一是中风,第二是缺血性心脏病!

天下谁人不识“心血管疾病”

其实,第一名和第二名是“亲戚”,它们都属于“心脑血管疾病”这个大家族。更让人胆寒的是,这个大家庭里除了这两位“穷凶极恶”外,还有不少成员也非善类。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8》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心脑血管病现患人数 2.9 亿,还在不断地上升。可以说,每个中国人都一定认识心脑血管病患者,也有很多人听闻过周遭的亲朋好友突发中风、心梗甚至猝死。

开始的开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心脑血管疾病虽然可怕,但它并不是不可预防的。追根溯源,它的发生基础是血管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则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起始。

所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首先要了解并关注血管内皮功能。

顾名思义,血管内皮即覆盖着血管腔的单层活性细胞,如果把人体全身血管中的内皮细胞收集起来,总长度可达10万公里。

血管内皮细胞具有多种功能,包括但不限于:

调节血管舒张和收缩;

抗血管炎性;

抗氧化作用;

维持人体凝血纤溶系统平衡……

这些功能均能“对抗”动脉粥样硬化,也就是说,完好的内皮功能是阻止血管病变的第一道“屏障”。

一旦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血液中的“坏分子”们会急不可耐地破坏进入血管壁“使坏”,使得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继而形成斑块。长年累月,斑块增大、破裂后便会形成血栓,造成血管狭窄甚至堵塞。

研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已经被临床证实为心血管疾病早期预防的独立风险因子。

怎么捕捉血管内皮“受伤”信号?

血管都“藏”在皮肉之下,血管内皮即使“受伤”也很难感觉到,怎么早期发现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呢?在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科,可做无创内皮功能检测,它通过测试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可全面评估人体的大血管和微小血管的内皮功能。

目前虽然导致内皮功能障碍的确切原因还在研究中,但下列因素已经被证实与内皮功能障碍有密切关系:

客观因素:老龄化、遗传

常见疾病: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力衰竭、肥胖、骨质疏松、感染;

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长期久坐不动、长期精神压力大。

针对以上,可以“对号入座”,如有中招,在体检时就有必要查查您的血管内皮功能了。早期发现可通过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逆转,从源头上预防恶性心血管事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