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查口臭?对付口臭,有三个关键时段
许多人存在口臭风险,或是轻微口臭而不自知,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简便自查法来及早发现口臭征兆,以便及时应对。
1.刮舌头。用牙刷蘸水轻刮舌苔,如果刷毛泛黄,说明很可能有口臭。
2.闻口气。拿个干净塑料袋或纸袋,对里面呼气数秒,若有异味,说明可能有口臭。
3.闻牙线。刷牙前先用牙线清洁牙缝,如果牙线上有怪味,说明口腔菌数量多,口臭风险大。
口臭四个错误认识
错误一:向手心呼气可判断是否有口臭。口臭可能来源于口腔深部和牙间隙等多处隐匿部位,向手心呼气不是科学的检测方法。正确方法是:距离患者面部5厘米左右,嗅闻其口腔气味。还可以用小勺刮擦舌尖,带出部分舌苔物质;或者用未上蜡的牙线穿过后牙,提取口腔菌斑;或者将患者的唾液样本进行微生物培养后取样分析。
错误二:口臭预示着某种大病。“口臭预示着你得了某种大病”,这种说法流传甚广。某些全身疾病和状态,如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肝病等可能会产生异常体味和口腔异味,但大多数口臭来自口腔内食物残渣和菌斑微生物产生的挥发性硫化物,具有臭鸡蛋气味,还有一种叫乙硫醇的物质会引起腐烂卷心菜的味道。吃过大蒜、洋葱,喝咖啡或吸烟后,如果没有及时刷牙漱口,任由食物残渣和细菌在口腔聚积,这些化合物就会被产生并释放出来。大约3/4的口臭患者伴随一些牙科问题,比如牙龈肿胀、溃疡、感染或厚舌苔,需要及时到口腔科就诊。
错误三:漱口水能有效除口臭。很多口臭患者第一时间会去嚼口香糖或使用漱口水。薄荷、丁香等香料的味道确实能掩盖难闻的气味。部分漱口水含有抗菌物质,能消除产生恶臭气味的细菌。但这种做法存在争议。英国一家健康研究机构分析了关于口臭的科学文献,发现有5项试验表明,如果漱口水中含有抗菌物质,如洗必泰、二氧化氯、锌,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难闻气味。但作者呼吁进行更多试验,希望提供漱口水的更多选择。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研究发现,健康的口腔生物菌群可以抑制产生口腔异味的细菌增生,而频繁使用漱口水会杀灭一些“有益菌”,导致口腔菌群失调。正确的做法是,通过刷牙和牙线等方式清除食物残渣;定期洗牙,减少产生异味的微生物如厌氧菌的生存空间。使用处方漱口水要遵医嘱,以免造成口腔菌群失调、口干症等问题。另外,有人采取舌部清洁器刮除舌苔的方法来减轻口臭。研究表明,这一方法维持的效果非常短暂。用力压舌头还会带来诸多危害。如果想去除舌苔,可以用软毛牙刷清洁。
错误四:杀死口腔细菌能根治。口腔微生物菌群是由数百种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组成的复合群落。正常的微生物群落对身体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抑制诸如真菌等其他非口腔微生物的定植和增生,利于口内微生物菌群平衡。使用抗生素会大量杀死口腔细菌,使得真菌大量增殖,引起口腔黏膜疾病。因此,建议大家仔细刷牙,多用牙线,多喝水,不吸烟,保持均衡饮食,维护健康的微生物群落。
常见的口臭原因主要有三种
一是可能患有慢性牙周炎、急性牙龈肿痛等口腔炎症,口腔菌群不平衡从而产生异味;二是老年人、长期节食者、长期抑郁者也会有口臭,他们的唾液腺分泌减少,口腔里厌氧菌大量繁殖;三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进入人体后,为了抵御胃酸杀灭作用,会通过尿素酶水解尿素产生氨,发出恶臭气味。中医理论认为,口臭与“胃火”“食积”“脾胃湿热”等相关。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口臭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这是由唾液的分泌决定的。
防口臭有三个关键时段
起床后。一夜睡眠后,唾液长时间处于分泌减少的状态,起床时口腔菌群数量大幅增加,容易导致口臭。吃早饭能促进唾液分泌,因此,即使早上上班匆忙,也不要忘记吃早餐。
紧张时。人在紧张时,压力会令唾液分泌减少。例如参加重要场合需要发言时,唾液分泌减少,就可能出现口臭。赵鲁卿建议,平时不妨多喝些水来滋润口腔,喝绿茶杀灭口腔菌的效果会更佳。此外,还可以用舌头在嘴里打转,促进唾液分泌。
晚餐前。午餐后六七个小时,残留在舌头、牙缝中的食物残渣会令口腔菌不断滋生,晚饭吃得越晚,细菌就越多,越容易产生口臭。建议用完午饭后用清水漱口或刷牙。刷牙后,用牙刷清洁舌头表面的舌苔,也能预防口臭。
建议口臭患者通过中西医结合积极治疗原发病,保证规律的生活作息,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少吃肥腻、油炸食物,并戒烟、戒酒、戒槟榔。特别要缓解焦虑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