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 | 我们的微信
体检预约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小心,这个东西和大肠癌有关!

小心,这个东西和大肠癌有关!

来源:胡新智    发布时间:2018-08-20    文章作者:胡新智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大肠癌目前已经位列全国肿瘤发病率前三位,是名副其实的“探花”了。

虽然大肠癌发病率涨势看起来很吓人,但也没必要过于恐慌,因为大肠癌的前身——即癌前病变肠息肉已经被锁定。

只要及早发现并除掉它,也许就可以把大肠癌拒之门外。

认识大肠癌的“定时炸弹”

肠息肉即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看上去像一个个凸起的小疙瘩,它长这样:

肠息肉一般分为炎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其中炎症性息肉是个“老实”的家伙,一般在身体炎症消除后会悄悄地消失,而真正需要让人警惕的是腺瘤性息肉,它是公认的癌前病变。研究表明,80%~95%的大肠癌是由它“进化”而来的。

腺瘤性息肉如果不被发现任由其“野蛮生长”,那么在5-15年内它就可能发展成大肠癌①。在这个过程中,它会经过这个过程: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

如何“揪出”肠息肉

如果把大肠癌比喻成恶魔之花,那么腺瘤性息肉就是这朵恶魔花的“种子”。只要将种子除掉,自然能从根本上预防大肠癌。

那么,怎么发现它呢?在健康体检中,一般有以下三个项目:

·肛门指诊。

·电子直乙结肠镜。

·纤维结肠镜。

这三项检查,肛门指诊最为方便,但是它只能筛查直肠中下段(约7cm)是否长了不正常的“疙瘩”,而且很难判断息肉的性质,筛查效果也容易受到医生经验、息肉大小的影响。

电子直乙肠镜检查前无需提前准备,随到随查,检查时间短且受检者不会有明显不适,筛查效果好,适合大部分人群,但是它只能筛查直肠和乙状结肠末端(约15cm)。

肠镜能清晰筛查直肠和结肠全段的内部情况,且发现小问题可直接简单治疗。但它检查起来较为麻烦,检前准备工作复杂,需口服泻药或灌肠清空肠道,检查时间较长,受检者不适感强。

“我”应该选择什么项目?

以上三项检查应该怎么选呢?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科消化道疾病专项筛查负责人韩娉怡医生介绍,“肛门指检是外科检查中的基础项目,它性价比高,简单方便,建议每个人每年都要定期筛查一次。但这是远远不够的。”

“至于电子直乙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的选择就要看受检者的具体情况。由于纤维结肠镜做起来相对麻烦,很多人也不太愿意做,那么一般风险人群可先做电子直乙结肠镜。但是部分高危人群则应从40岁开始做结肠镜检查。”

韩娉怡医生介绍,大肠癌高危人群主要指:有结直肠癌家族史或肠息肉家族史;有相当长的肠炎性疾病史;有长期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后、胆道疾病、糖尿病;下腹部放疗史。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不属于高危人群,到了45岁,也应该做一次结肠镜检查,看是否长了息肉,最大程度地预防大肠癌。

发现肠息肉怎么办?

虽然腺瘤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但它离癌症还有5-15年的时间,所以发现肠息肉也无需过度紧张。

如果是在健康体检中发现肠息肉,首先要咨询健康医生,看是否需要活检。如果是炎症性息肉,一般只要治疗原发肠道疾病,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如果在后续检查中确认是腺瘤性息肉,则应该进行相应治疗,一般是进行手术切除(小息肉一般在肠镜检查中检查医生即会予以摘除。)

需要注意的是,肠息肉复发率较高,所以在摘除息肉后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以免它“春风吹又生”又偷偷作怪哦。

“肠息肉手术后,一般医生会建议在术后3月、6月、12月时各复查一次肠镜,然后再根据检查结果进行下一步的处理。”韩娉怡医生介绍。

参考文献:

1、Muto T, Bussey HJ, Morson BC. The evolution of cancer of the colon and rectum[J]. Cancer, 1975,36(6):2251-2270

2、舒晴、赵素芳、焦璐、 郭海建、 刘俊.结肠息肉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内镜治疗随访结果分析[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24-27

3、于晓娜、邵顺子、沈才飞、张昊翔、王璞、夏一菊、李靖文、张安然、徐胤、彭贵勇、房殿春.大肠息肉癌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10):3866-386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