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去春游却遭遇“拦路虎”,怎么办?做到这些就可以了
在这春花烂漫,春风怡人的美好季节,难免不玩心浮动,想着出去看看,比如浏阳大围山的樱花谷,含浦的油菜花海.......感受春的气息之余,没准还能有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呢。
然而,对于晕车的人来说,春游可就是一件快乐并痛苦的事儿了。更糟糕的是,在很多时候,痛苦会“打败”快乐,让人对春游望而却步,宁可宅在家里与手机电脑为伍。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地“扒一扒”晕车这个阻碍你春游计划的“拦路虎”。再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教你好好地对付它。
晕车是一种病
从医学上来讲,晕车、晕机、晕船是一种平衡失调的疾病,也称“晕动症”。
和其他病一样,它也有一些典型的症状:
上腹不适,恶心想吐;
眩晕、精神紧张;
出冷汗;
严重的会导致血压下降,或者剧烈呕吐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进而引起低钾血症。
当“传感器”开始“发疯”
那么,晕动症这种病是怎么发生的呢?这要从人耳里的内耳前庭器说起。
内耳前庭器是人体的平衡感受器官,它有几个小“零件”(半规管)专门负责感受各种热定运动状态的刺激。当汽车启动、加减速、刹车、船舶晃动、颠簸,电梯和飞机升降时,这些刺激会通过这些“零件”向中枢传递信号并让人感知到。
由于遗传、体质、精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对这种刺激的耐受性不一样。当内耳前庭器传递过来的刺激超过一个人的最大耐受程度,那么就会表现出晕动症了。
你可以把内耳前庭器想象成一个藏在你耳朵里的“传感器”,当它感觉到你在汽车启动等特定运动状态下,它就会疯了一样地在你耳边吼“放我下来”,最后你忍无可忍,晕了、吐了.......
“对付”晕动症
由此可知,是否得晕动症和人的耐受程度有关,但它并不是不可改变的。如果未雨绸缪的话,平时可以通过一些平衡训练来预防或者减轻晕动症,比如单脚站、折返跑、原地旋转等。而晕动症患者出行在即,怎么才能减轻症状呢?关键是“稳住”,让“传感器”尽量减少运动刺激的感知。建议如下:
乘坐交通工具时,不要去看窗外移动的风景;不要低头看手机或者书;尽量保持头不动,闭上眼睛休息。
找到一个安静、颠簸小、最平稳的地方,汽车一般是车头位置,坐船的话一般是中间位置。
此外,可以寻求药物帮助:晕动症患者在坐车前1~2小时先服用一定剂量的晕车药,可减轻症状或避免发病。
在中医领域也有一个小方法可以缓解,那就是用大拇指掐内关穴。
另外,出行前不要吃得太多,切忌过饱过油腻。如果怕饿的话,可以准备一些易消化和清淡的小零食,一定要带上两瓶水,以及时补充机体水分。
孩子晕车怎么办?
对于爸爸妈妈来说,出行时管好自己更要照顾好孩子,如果孩子也有晕动症,那么在旅行途中怎么办呢?
(1)出门前要准备好塑料袋、纸巾、衣物,以备不时之需。如果孩子想吐就让他吐,呕吐后,用凉白开漱口。
(2)旅途中大人应多与孩子交流一些有趣的话题,或者玩一些轻松的游戏,去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3)坐车时孩子可能很好奇窗外的景色,大人要引导孩子去注视窗外的远方(如地平线),别让他们观看窗外近距离处快速移动的物体。
(4)孩子如果发生晕车时,家长要温柔点,多点耐心,轻声安慰孩子,让孩子放松下来缓解症状。如果不耐烦或责备孩子可能会加重孩子的晕车症状。
(5)假如在旅行途中孩子发生晕车,请设法让汽车在安全的地方停下来,让孩子下车,呼吸下新鲜空气,缓解一下;如果不方便下车或者是在船舱或机舱中则要让孩子平躺下来,解开孩子衣领,然后让他注视一个固定不动的物体,这样有助于缓解症状。
(6)一般来说,轻易不要给孩子吃晕车药,但如果晕车严重的话,可在出行半小时前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服用晕车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