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中心 | | | 我们的微信
体检预约电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资讯 > 血压总是管不好?可能是踩了这些高血压用药“陷阱”

血压总是管不好?可能是踩了这些高血压用药“陷阱”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18-03-28    文章作者:杨赛琪

高血压这种病最喜欢“死缠烂打”,一旦让它找上门来,就很难把它赶走了。所以,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都要终身用药,和它不懈斗争。但是,在用药过程中,还有很多注意事项,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入“陷阱”。

“任性”用药:不想吃就不吃

高血压早期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不适,就很多人认为既然没有症状就可以不用吃药。然而就只要进入高血压状态,便可以引起全身小血管的痉挛,久而久之血管管壁容易缺氧,逐渐出现硬化,靠血管供应血流的脏器便受到危害,心脏、大脑、肾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也就是说,一旦确诊高血压,就应该遵医嘱规律治疗,早吃药才能早受益。

还有一些人,对待吃药这件事儿很随意,想起来就吃,没吃就算了。这种做法比不吃药更糟糕,它可以引起血压大幅度波动,从而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简单来说就是当血管面临持续的血压冲击时,还不会那么轻易破损,时小时大的压力冲击更容易导致血管破裂。

“粗暴”用药:能降压就是好药

血压上升的同时还伴随着其他许多代谢改变,如血糖升高、肥胖、血脂增高等。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的同时,还必须关注其他代谢方面的问题。

所以,判断降压药好坏不能单纯看能否降压。有时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来调节用药,通过联合用药的方法在降压的同时,做到不影响脂质代谢,改善糖代谢,保护心、肝、肾,减少或消除不良反应,使高血压患者处于24小时平稳降压状态。

“急躁”用药:降压越快越好

一旦被确诊高血压,许多患者就会很着急,恨不得吃一片药让血压像瀑布一样“飞流直下”。然而,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是治疗高血压的大忌,这样会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血液灌注不足,出现缺血、缺氧,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一般来说,高血压患者经过4~12周的治疗使血压达标最好,而老年患者、冠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血压达标时间应适当延长。总的来说,应当遵循缓慢、平稳降压的原则,切不能操之过急。

“跟风”用药:他用我也用

人多少有“跟风”心理,听别人介绍这种药效果好,就忍不住自己也买来试试。但是,这是很危险的做法。即使都是高血压患者,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也会有巨大的差异,病情严重程度、高血压合并症、饮食习惯、家族史等因素都是选用高血压药物种类的参考指标。

高血压用药必须讲究个体化原则。别人能用的、用了效果好的药并不一定合适自己,盲目跟风很有可能带来更大的麻烦。如果觉得自己用的药效果不理想,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在专业指导下换药。

擅自停药:血压正常就不吃药

许多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一段时间后,血压正常了,没有症状了,就认为高血压已经治愈,于是擅自停药。

但很遗憾的是,目前绝大多数高血压是无法治愈的,只能通过降压药物进行控制。高血压患者一般需要长期(甚至可以说是终生)服用降压药物维持治疗。

此外,一些高血压治疗药物是不能突然停药的;例如,洛尔类药物(心得安等),如果突然停止使用,会让血压突然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增加,如合并冠心病,容易发生猝死;又如,可乐定等中枢性交感神经抑制剂,突然停止使用可出现“反跳现象”,出现神经过敏、焦虑不安等,严重者出现高血压脑病,危及生命。

总之,高血压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综合评估合理用药。以上的高血压用药“陷阱”大家可千万小心了。为了帮助大家合理用药,控制好病情,中国心血管联盟的专家们“贴心”地准备了口诀:

要长效,不短效,

一天一次更重要;

要规律,不随意,

测压吃药同重要;

要和缓,不求快,

四到八周是常态;

要坚持,不停药,

平稳长效保心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