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肝硬化—肝癌 如何阻断这“三部曲”?
2015年4月,著名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去世,享年59岁,让人扼腕。据其秘书介绍,汪国真先生平时不抽烟不喝酒,生活方式健康,只是年轻时候患过肝炎。而另一位名人,著名演员傅彪也于2005年因肝癌去世,此前他是一位乙肝患者。
肝炎与肝癌的“亲密”关系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得出来。研究显示,95%以上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是由慢性肝炎发展成肝硬化最后演变而来的。也就是说,95%的肝癌患者是肝炎(大部分是乙肝)-肝硬化-肝癌“三部曲”的实践者。
肝癌“三部曲”听上去可怕,但它也为肝癌的预防提供了思路。“预防肝癌首先即是要预防肝炎病毒感染,如果染上了肝炎则要通过医疗手段管控肝炎病毒,从根源上阻断‘三部曲’。”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消化道疾病筛查专项小组组长王耀辉医生说。
检测+疫苗 走好肝癌预防第一步
肝炎是传染性疾病,可通过各种方式传播,从理论上来讲,所有非肝炎患者都是潜在的被感染对象。
要想预防肝炎,首先来了解一下肝炎家族的五兄弟:甲肝、乙肝、丙肝、丁肝、戊肝。
(图源自网络)
从上图可知,预防肝炎可以从传染途径方面采取保护措施,乙肝丙肝主要通过血液和体液传播,那么预防则要注意个人卫生,杜绝与他人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用品,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等;甲肝戊肝则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那么则要特别注意饮食和水的干净安全。
“当然,最为保险的方法是接种疫苗,甲肝、乙肝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感染。”王耀辉医生介绍说,所有潜在的感染者都应该及时了解自己是否属于易感人群,如果没有肝炎病毒抗体,则应及时接种疫苗,这样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一劳永逸”,以乙肝疫苗为例,它对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及乙肝导致的慢性疾病和肝癌发展的效果可达到95%。
值得提醒的是,乙肝疫苗并不是终身有效的。“接种乙肝疫苗后要检测体内是否已有乙肝表面抗体,如果结果为阳性则说明无需再接种。但是它在体内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一般每隔五年就要复查一次,如果结果为阴性,则要再次接种。”
阻断肝癌“三部曲” 需要做到这三点
如果不幸“中招”,感染上了肝炎,也无需过于担心。在肝炎家族“五兄弟”中,绝大多数甲肝戊肝都可以治愈,只要及时治疗,基本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其次相对好“对付”的是丙肝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抗病毒药物治疗可使90%以上的丙肝患者得到治愈。
最麻烦的当属乙肝。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有9000万乙肝病毒携带者,其中有2800万是慢性乙肝患者。目前除了极少数患者之外,大部分乙肝患者都无法得到治愈,而是只能通过药物抑制病毒复制。
此外,乙肝患者还是肝硬化、肝癌的“主力部队”,在慢性感染的成年人中,20%-30%会发展为肝硬化和/或肝癌。所谓的肝癌“三部曲”,也主要是乙肝患者的遭遇。
而要阻断肝癌“三部曲”,首先要做的是及时发现潜伏在体内的病毒。“根据世卫组织的数据,全球仅有5%的肝炎患者知道自己是病毒感染者,能及时采取治疗手段的就更少了。”王耀辉医生介绍,肝炎患者初期一般没有明显症状,他们往往悄悄地“潜伏”在人体内作怪,一步步地破坏肝脏正常组织,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肝癌患者直到中晚期才能被发现。
“所以说,大家应及早到正规医院进行肝炎病毒检测,及时地将潜藏在体内的病毒抓出来,甲肝丙肝戊肝等可以比较轻松地解决,消除后患。”王耀辉医生强调,即使是最麻烦的乙肝,通过抗病毒药物也可以控制病情,延缓肝硬化进程,降低肝癌发病率。
阻断肝癌“三部曲”,其次要注意的是务必要坚持定期检查。“一般来说,乙肝患者每隔半年做乙肝DNA病毒复制检查、甲胎蛋白(即肝脏肿瘤标志物)检查、肝脏B超检查等。这样能帮助患者及时发现肝脏病变情况,即使发生肿瘤,也可以争取早期发现,降低治疗难度。”王耀辉医生说。
第三,肝炎患者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帮助阻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要戒掉对肝脏有害的酒和烟;避免食用可致肝癌的霉变、腌制、熏制食物;加强运动,积极体能锻炼;平时保持良好和乐观的心态。
相关检查项目:
1、乙肝两对半定量检测:乙肝两对半的升级检查,增加对乙肝表面抗原和抗体进行定量分析,不仅能筛查乙肝病毒感染,判断乙肝感染类型等,对未感染人群是否具有足够的保护性抗体及是否需要接种疫苗具有更好的指导作用。
2、甲、丙、丁、戊肝全套:筛查甲肝、丙肝、丁肝、戊肝病毒感染,判断预后和治疗效果。
3、AFP+CEA:甲胎蛋白+癌胚抗原是肝癌及肠胃癌普查及诊断的重要指标。
4、乙肝病毒DNA检测:
5、(肝胆脾胰双肾、门脉系统、妇科)彩超:检查肝、胆、脾、胰、双肾、女性盆腔子宫和附件结构,筛查病变。彩超有较强的分辨力和有效鉴别器官病变性质。
6、肝纤维化四项:
7、肝硬化早期检测:应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检测早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受检者易于接受,准确度高,被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用于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无创检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