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这个检查,你就知道你的骨折风险了!
来源: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发布时间:2015-10-20 文章作者:胡新智
为什么有些人站着腰酸背痛,躺着或坐着就好很多?为什么会有些人越来越矮?为什么有些人“轻轻一碰”就骨折呢?......这些都有可能是骨质疏松在“作怪”。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经有约1亿的骨质疏松患者,计到2050年,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患者将超过2亿人。毫不夸张地说,它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这些人要谨防“骨脆脆”
那么,哪些人要警惕骨质疏松呢?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曹医生介绍,骨质疏松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
1.有骨质疏松症家族史;
2.基础疾病史:糖尿病、慢性胰腺疾病、慢性肝脏疾病、肾功能不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脂肪性腹泻、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3.长期吸烟、饮酒、喝咖啡、可口可乐者;
4.绝经后妇女、非自然绝经(卵巢切除者);
5.营养缺乏、低钙摄入;
6.缺乏运动;
7.日光照射少;
8.胃肠大部切除术后、营养不良症、长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
9.白种人或黄种人中肤色较白者;
10.性功能低下。
骨质疏松诊断“金标准”——骨密度测定
这么看来,很多人都是骨质疏松症的“候选人”。那么,怎么才知道自己离骨质疏松有多远呢?曹医生首先给出了一个自我筛查工具——OSTA工具:
OSTA指数计算方法是:(体重-年龄)*0.2,结果评定如下。
“OSTA工具适合亚洲人自我筛查骨质疏松症的风险级别,但是要准确地评估诊断骨质疏松还得依靠专业的检查方法——骨密度测定。”曹医生解释称。
骨密度即骨骼密度的简称,他是衡量骨骼内矿物质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骨密度测定则是通过测量腰椎、股骨近段等部位骨量流失的程度,来诊断骨质疏松症。

在骨密度测定报告中,主要通过T值来判断骨密度值是否正常,具体标准如下:
同时Z值也可以辅助判断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具体标准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