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也能摸出来!体检千万别放弃外科检查
“外科检查有什么好做的,不就是医生这摸摸那儿看看,查不出什么来......”,由于对外科检查这个小项目的效果存疑,再加上检查时要脱衣脱裤,很多人在体检中都排斥甚至主动放弃外科检查。
而在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刘医生看来,这种观念将会让体检效果大打折扣,无法起到为健康‘排雷’的作用。“在体检中,有很多重大疾病比如肿瘤都是在外科检查中查出来的,比如最近我们的一个外科医生就‘摸’出了一个早期乳腺癌。”
2015年6月30日,63岁的骆女士到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单位体检。为骆女士进行外科检查的张华芳医生发现骆女士左乳有包块,虽然体积很小,但经验丰富的张医生一摸到就不由有了警觉,因此劝说原本没有安排乳腺检查项目的骆女士进行进一步的乳腺彩超和全自动乳腺容积成像扫描(ABVS)检查1。结果显示,BI-RADS(美国放射协会推荐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分类为4b,这意味着骆女士乳腺癌可能性达到30-59%。最后骆女士在医院乳腺专科门诊进行了病理活检,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ⅡA期。
“外科检查看上去简单,收费也很便宜,但是它检查的内容是很丰富的而且是十分有意义的,性价比非常高。”刘医生介绍,外科检查包括甲状腺检查、淋巴结检查、脊柱检查、四肢关节检查、泌尿生殖器检查、肛诊、前列腺检查(男性)、乳腺检查(女性)。“可以说,外科检查几乎涉及到了全身,能进行体表各个部位的基础排查。而且,它在肿瘤筛查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甲状腺癌、乳腺癌等筛查中,外科医生可以根据甲状腺、乳房的外观或大小,是否有结节或肿块,结节或肿块的大小、性质、边界、移动度、边界等多方面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肿瘤风险。
而外科检查中的肛门指诊则是直肠癌的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因为75%的直肠癌位于直肠中下段,这个位置刚好是可以通过肛门指检摸到。数据显示,国内大部分的直肠癌都是通过肛门指诊发现的。
“此外,淋巴结检查可以发现淋巴结肿大,而其肿大的原因有可能是肿瘤转移,如腋窝肿块有可能是乳腺癌转移,锁骨周围淋巴结肿大则有可能是胃、肠、肺部肿瘤转移。”刘医生表示,外科检查可以对这些做出一个初步判断,为进一步的检查提供方向。
相关链接:
1、自动乳腺容积成像扫描(ABVS):是一种通过超声自动扫描,形成乳腺全容积三维影像,具有无痛苦、无创无辐射等特点的超声影像技术。由于ABVS能直观显示冠状切面上出现的恶性肿瘤特有的“汇聚征”,因此对早期微小的恶性病灶更为敏感。他根据美国放射学会在1992年提出的“乳腺影响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帮助临床医生对病变处理作出合理选择。其分级意义如下:
BI-RADS:0级,检查所获得的信息不完全,需结合其他检查再次评估。
1级,未见异常
2级,良性病变,根据年龄等危险因素6-12个月随访
3级,良性病变可能(恶性风险比例<2%),3-6个月随访。
4A级,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恶性风险比例3%-29%,建议活检。
4B级,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恶性风险比例30%-59%,建议活检。
4C级,考虑恶性病变可能,恶性风险比例60%-98%,建议活检。
5级,极有可能是恶性肿瘤,建议手术切除并活检。
6级,已经由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