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会不会变成肺癌?或许它可以告诉你….
肺癌是我国癌症发病率排行榜榜首“钉子户”,再加上它非常凶残,死亡率遥遥领先,国家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性文件如《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均强调要注意肺癌的早期筛查。
随着大家对它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时重点关注肺部,有不少肺癌在还是一个恶性小结节的时候就被“揪”出来了。但大部分时候,这并不是一个顺利的过程。
除了频繁做CT,
如何 “看透”肺结节?
肺结节有着多副“面孔”,它们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性质难定,难以捉摸。
肺结节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但有一部分最终会发展成肺癌。对于肺结节患者来说,如何才能知道自己肺上的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呢?按照《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需要高频度复查肺部ct来动态观察。
这种方案需要详细比对CT结果,再根据结节的变化、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比对。但要多次做CT,难免让很多人心慌,甚至产生焦虑。那么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必须有!今天重点向大家推荐一个补充的方法,那就是抽2ml血,进行“肺癌自身7项抗体”检测。
最早的肺癌预警信号
要了解肺癌自身抗体检测,首先需要了解癌症的发展路径。最开始,癌症是以零星恶性肿瘤细胞的形式在体内存在的,如果没有及时清除,肿瘤细胞会不断增多,当数量达到上百万时,它们会形成1mm大小的结节,最终形成癌症。
研究发现,只要人体内出现肿瘤细胞,身体的免疫系统便会有所察觉,继而与肿瘤细胞展开“较量”。在这个斗争的过程中,身体内会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IgG)(抗体),而这些抗体是可以被检测到的。
肺癌自身抗体检测便是通过检测血清中的七个抗体(MAGE A1、SOX2、p53、GAGE 7、PGP9.5、CAGE、GBU4-5)来判断是否有恶性肿瘤细胞“入侵”。目前,美国、英国等地科学研究已经证实,肺癌自身抗体检测有重要的肺癌预警价值。更有研究确定,它能在诊断之前5年能够发现肺部肿瘤细胞的存在。
如上,如果发现肺结节,应做一个肺癌自身抗体检测。它可帮助判断结节的具体性质,及早捕捉早期肺癌信号,为是否手术治疗提供更及时、更全面的依据。
综合管理,实现肺癌早诊早治
湘雅三医院健康管理科融合国内外多个版本指南,依托科内多年健康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肺结节管理流程。
对于良性结节患者来说,这种管理方案可帮助他们减轻焦虑;对于恶性结节患者来说,它可帮助阻止肺癌进展,提升治疗和预后效果。
去年10月,受检者程女士体检做肺部CT发现肺上有多个结节,影像学诊断意见为3-6个月后复查。在健康管理科咨询门诊咨询后,她完善了肺癌自身抗体检测,发现GBU4-5阳性。
经医院肺结节MDT团队讨论,程女士接受了肺结节手术,术后病理诊断为早期肺腺癌。也就是说,这套管理流程为程女士争取了近半年的时间,极大地提高了治愈可能性。
